2016 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負地平線
2016⋅10⋅15—2017⋅01⋅08
鳳甲美術館

菲奧娜‧阿蒙森 & 提姆‧柯博利
機械之風
2015
單頻錄像
10’47”

伊旺‧安米特 & 蒂塔‧薩利娜
飄零而形不離影
2016
單頻錄像
13’13”

納達弗‧阿索爾
剝露:穆撒拉拉
2015
3 HD投影
76’00”

羅‧卡米尼奧
《我是黑人》重啟
2015
單頻錄像
65’33”

喬恩‧凱茨
鬼鎮
2016
video installation, variable

張乾琦
在路上
2014
單頻錄像
15’30”

程然
奇蹟尋踪
2015
單頻錄像
467’00”

露西‧戴維斯
木:刻電影—再聚(木:刻)第六輪—迴 靈魂
2012
錄像裝置
23'00"

弗洛里安‧安德烈亞斯‧杰德克
然而,據我所知,那兒必然有什麼是值得的
2016
單頻錄像
31’17”

巴德爾‧艾爾‧哈瑪密
記憶#2
2012-2013
單頻錄像
6’07”

多明妮可‧貢札雷斯‧佛斯特
中環
2001
超8 毫米及35毫米轉載於DVD
10’30”

橋本麦 & 野上勝己
眼
2015
單頻錄像
3’33”

玄宇民
秋田國語傳習所
2016
單頻錄像
13’03”

嘉手苅志朗
插曲
2015
單頻錄像
9’14”

高重黎
幻燈簡報電影之七 延遲的刺點—堤II
2015
單頻錄像
16’30”

芙倫希亞‧蕾薇
致人之地景
2014
單頻錄像
8’06”

林泰州
黑色星球獎的啟示
2016
單頻錄像
9’16”

劉吉雄
例外之地 v.1.0
2016
立體聲錄像
8’00”

Futoshi MIYAGI
浪漫樂派
2015
雙頻錄像及文件
21’27”

阮純詩
地景系列・之一
2013
幻燈投影
5’00”

芭芭拉‧奧汀格
遠方此地
2015
單頻錄像
6’07”

菲利普‧加百列‧普魯度歐
城堡行動
2013
拾得影像檔案單頻錄像
4’21”

涅斯托爾‧席爾
認同
2013
單頻錄像
8’22”

高山明
北投異托邦
2016
藝術行動

王虹凱
南輿之耳
2016
多媒體裝置

王佩瑄
追月
2016
單頻錄像
10’14”

楊俊
關於遺忘與記憶的一則短篇
2007
單頻道錄像Super16mm Film on HD
20’00”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策展人│Curator
呂佩怡 Pei-Yi LU
許芳慈 Fang-Tze HSU
第五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負地平線」始於一個素樸的提問:「影像為何而動?」。由影像的本體論出發,探討「動態影像的歷史進程如何交織著當代迫遷離散的個體生命」,並以展覽所在地-北投作為參照,視北投為台灣百年移動史的縮影,由地方到全球,召喚觀者的感性能動。
「負地平線」對應英文為Negative Horizon,此標題援引法國哲學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探討速度-暴力-現代性系列書籍之一的L’Horizon négatif(1984),以在地脈絡與批判視角重新詮釋。本展覽將Negative從哲學意象的「負」置換為影像載體之底片負像;把Horizon從地平線、界限、眼界,延伸到觀看視域。當Negative與Horizon結合成為此次錄像展的標題時,我們指涉那些「正(常)可視」之外、之後、之下、之反面⋯⋯的景況,這些不可視與迫待可視,尤其當跨國/跨界移動逐漸成為日常生活之必須,究竟移動是為拓展我們的眼界、認識與感受,抑或透過合理化的流動蒙蔽潛在的剝削?
本屆展覽包括邀請與國際徵件,共計27位國內外的藝術家(團隊)參與。除了影像放映,此次展覽著眼於影像與其物質性的敘事構成,藉著底片膠卷、物件、文獻等裝置,從不同面向緊扣「移動」,期盼透過藝術家之眼及其機械動態影像,策動視覺、觸覺、身體感知乃至記憶,使當代全球社會共享的歷史現實顯影。
連結